注册 登录 检索 电台

迷你方式显示论坛 RSS订阅此版新信息  

加入收藏 

使用帮助 

联系我们 
首页 >> 交流区 >> 论坛主区 >> 浮生半日 >> 查看帖子
 新帖 新投票 讨论区 精华区 上篇 刷新 平板 下篇


 帖子主题: [转帖]当代子女教育的特殊问题及对策专题报告--陈忠联的演讲稿
 
头衔 湖畔水仙子

美女,离线

静日生香
职务 论坛版主
等级 天使
财富 4
积分 5106
经验 129820
文章 4849
注册 04-10-07 20:39
发表 2007-10-15 14:18:55 人气:238

思维指导行动,行动影响习惯,习惯形成品格,品格决定命运。

2 .开启孩子的多元智能

  什么叫多元智能?根据美国哈佛大学心理专家加德那先生的研究,人有八种智能。

人的八种智能:
第一种:语言、阅读智能;
第二种:数理逻辑智能:
第三种:音乐智能;
第四种:空间智能;
第五种:身体运动智能;
第六种:人际交往智能;
第七种:自我认识智能;
第八种:自然观察智能。

  人有八种智能,但是,我们的教育制度只关注前面两种与学习有关的智能,其他的六种往往被忽视。

  据专家研究,一个人到了七岁的时候,他的语言智能可以全部开启,但是,每一个人开启的先后是有差异的,有的孩子一岁说话.有的孩子三岁说话。

  在这里要特别谈谈其他六种智能的开启与学习智能的关系。

  大家都很熟悉的动作喜剧巨星成龙.他就属于体育运动智能型的。据成龙自己回忆,小时候在法国读书的他不爱学习,还特别爱打架,为此换了好几所学校,最后,他爸爸带他回香港找学校,有一次路过一所戏剧学校,看见学员在练武术,他对爸爸说:他哪个学校都不去,就到这里来学武术,结果现在成了“东方巨龙”。安因斯坦大家都知道,他小时候学习也不怎么好,但他的想象力非常丰富,结果也成了科学家,他就是属于空间智能十分发达,想象力超强的孩子。

  我们学校有个文艺宣传队的队长,现在是我们的高三的学生,她在上初中以前,成绩一直不好,人家小学一年级、二年级的时候考99 分、98 分,她只考90 分。三年级别的同学考90 分,她就考70 多分,到了初中只考50 、60 分,但她有自己的天赋,她喜欢跳舞。她的爸爸妈妈并没有因为她成绩不好就成天逼她学习;我们也给她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她当文艺队长,为了鼓励她,她的成绩不及格我们也评她为“优秀学生”,因为她是文艺尖子,每场文艺演出都有她四五个节目。由于我们对她非常重视,她始终对自己充满自信,始终保持好学生的感觉。到高一的时候,她的学习智能开启了,16 岁那年通过自己的努力,她从C 班考到了B 班,到了高二她又从B 班考到了A ,A 班是重点班,考重点大学的尖子班。并没有任何人逼她。全部都是她自动自觉的。假如在初中以下,我们不重视她在艺术方面的智能,不鼓励她必然会抑制她的学习智能的开启。

  我们学校还有一个体育尖子,是个男孩子,是跳远、跳高记录的保持者,在其他学校考高中时没考上,他来找我,我特批他进我们学校的高中。入学后第二个月,他在市里头参加运动会,拿了个跳远冠军,我们评选他为优秀学生。董事长、校长、主任都跟他合影留念,大会、小会时时以他为榜样作宣传。我们不能只看成绩能为学校拿冠军,应该和成绩优秀的学生一样受到尊重。由于他在这一方面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找到了感觉,到了高中,他懂事了,成绩一下子就上去了。也就是说,其他智能的开发带动了他的学习智能的开启,他最后也考上了重点大学。

  假如我们在初中以下阶段.不重视开启每个学生的各种智能,不抓素质教育,必然会影响学生学习万面智能的开启,也必然会影响到高考。实践证明抓素质教育不会影响应试能力,相反不抓素质教育,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应试能力。

  我们学校有一个二年级的学生,有一次,从宿舍二楼丢砖头到地上,很显然他的自然观察智能开启得比较早。校长看见了,就问他:“你丢砖头到地上,不怕砸到人吗?”他说:“我注意了,这个地方不会有学生来。”因为他懂得注意安全,校长没有批评他,问他:“你为什么扔砖头到地上呢?”他说:“我想看看砖头落到地上摔烂时是一种什么情形。”这个孩子他的自然观察智能开启得特别早,平时不爱上课,他在课堂上就是坐不住,为什么,因为他学东西特别快,老师讲的他都懂了。我们校长发现他特别聪明,就让跳了一级。跳了一级,新知识有难度了,能吸引他学习了,他就坐得住了。

  还有一个女孩子,天天抓昆虫,她的爸爸妈妈很着急,说:“我这孩子什么都不爱就爱昆虫。”请我想办法帮她。我们并没有指责这孩子,而是引导她,周末和放假的时候,我们老师带着她到山上去抓昆虫做标本,我们中学标本室很多标本都是这个孩子小学的时候做的,她从做标本中建立了自信,找到了感觉。现在上初中了,成绩也很好。

  这就证明:已经开启的智能得到鼓励和发挥,可以带动未开启的智能的发展。

  当父母的一定要注意孩子的素质教育,一定要了角罕自己孩子的智能类型。学校的老师一个人要照管几十个学生,所以老师不可能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科能类型和智能开启的问题,只有靠我们家长,你不关注孩子的素质教育谁来关心?

  中国的学校教育以应试为目的,你当父母的不抓素质教育,却跟着人家搞应试教育,这不是关爱孩子恰恰是摧残孩子。

  我们一定要记住,分数并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将来的孩子都能入读大学,关键是能不能成才。过去,留学生一个月10000元工资,现在降到了5000元,原来的研究生5000元工资,现在降到了3000 元,原来的大学生是3000元工资,现在降到了1500元。所以,读什么大学不是至关重要的,关键是素质要高。

   所以在分数的问题上,当家长的一定要有平常心,不要要求自己的孩子做什么事情都完美,什么事情都要成功,目前,我国己经有很好的社会环境,上海2005 年开始启动升学制度改革,实行高校自主招收大学生,不仅考核分数,还要看综合素质。2004年开始广州市高一年级开始实行学分制,高中不进行会考,这一系列的改革都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质。当然改革的步子还很慢,所以我们家长首先要觉醒。现在,我把尼克松对蒋介石和毛泽东的评价念给大家听,大家就知道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了:
  尼克松访华后这样评价毛泽东和蒋介石,他说:“蒋介石一丝不苟照搬书本,使他成为一个平庸的战略家,历史毕竟还是由那些善于利用时代的机缘进行革新的人谱写的,毛泽东就是这样的人。”
  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孩子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就是科学的态度。林林总总的教育理念都提出“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但是我们“英豪教育”提倡的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一个大人对孩子在个性方面的差异是“尊重”的态度还是“承认”的态度,对孩子心灵的影响是不同的。如果你尊重孩子,那么你对孩子就是充满激励充满期待。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孩子发出尊重的信息, 孩子接受的就是被尊重的信息,这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里我把美国著名的心理学教授罗森塔尔做的实验讲给大家听:培养出许多人才的美国教育专家到我国某中学高一的一个班上考察,这个班有五十六个学生.班主任把学生名册给了美国专家。第二天美国专家提供了五个学生的名字给班主任,说:经过我们研究,这五个学生脑子特别聪明,将来一定能成材!这个老师拿过名单一看,有四个都是学习成绩差而且调皮捣蛋的,是他讨厌的学生。但由于美国专家说他们是天才,将来一定有出息啊,这个老师也就改变了自己的心态。从那天开始,他心里头也认为这些学生是天才。由于老师改变了心态,老师在对待这些孩子的语言、行动和眼神中充满了激励,小孩接收到的都是“我能行”的信息,使这几个小孩对自己充满了自信,越学越有信合心,三年以后,他们全部考上了重点大学。三年后,美国专家又来到中国,问那个老师:“三年前我们研究的那五个学生高考考得怎么样?”老师说:“你们研究得很准,他们确实是天才,都考上重点大学了。”美国专家对这个老师说:”这五个学生根本不是研究出来的,而是在你们名单上随机挑选出来的。”美国专家做这个实验的目的就是要证明:改变了老师的心态会对学生有什么样的影响。

  这就证明,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和期望对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你认为他行,他就行,你认为他不行他一定不行。这个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我们要求老师这样做是应该的,可是要求每个老师对每个学生都做到这样是不现实的,而我们的家长对小孩是一对一的都做不到这样就不应该了,你当家长的都不相信小孩能行,他将来怎么能成功?美国的语文为什么分三科?它分成写作、演讲、阅读,美国的教育就知道:有的孩子能说但写不出,有的孩子能写可是表达能力弱一点,分三科的目的就是要让每个孩子在学习中都能找到自信,每个孩子都有展示自我的舞台。有一次我去讲课,一位年轻的妈妈课后来向我请教她小孩的缺点怎么改,我当时问她:你小孩有什么优点?她想半天一个都想不出来;接着我问她:你小孩有什么毛病?她一口气说了五、六个!你看看小孩才五岁,当妈妈的满脑子都是他的缺点,从小就不相信他能行,这样小孩长大了怎么能成功?我们当家长的要切记:教育孩子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给孩子自信.而小孩的自信是要靠大人从小细心呵护的。

  四、要讲究教育方法。

  第一,给孩子面子。

  很多家长说:我明明是对的,可是孩子就是不听我的。在这里,我告诉家长一个绝招:你明明是对的,你还得给你孩子面子他才能接受你。如果有人问:你小孩多大7?你随口回答:才13 岁。你小孩听了肯定不高兴。人家问二你小孩多大? 如果你回答:已经13 岁了!你小孩听了就高兴了一一“才13 岁”,说明你还看不起他,不给他面子!“已经13 岁了”,说明你把他当大人看了,尊重他给他面子了!“才”、“已经”,就这么一两个字不同对小孩的心灵影响都是不一样的。有些家长带孩子出去会朋友是“命令式”:儿子,跟爸爸出去见个朋友!他不敢不去,但是他心里有气,走到半路都会找个茬跟你生气!你该怎么做?尊重他给他点面子嘛---“ 儿子,今天爸爸妈妈一定要带你去个朋友,我知道你跟我们大人在一起肯定不好玩,但是你要支持我们一下,给我们点面子,忍一忍啊!”你这样跟他商量了,他一路去肯定高高兴兴不跟你闹意见。你看我小孩在读初一的时候跟我打羽毛球,他哪里打得过我?我两下子就可以把他的球扣死,但是我不能扣他!那么多观众在看,我要给他面子呀!所以我故意喂球给他,让他扣得我东奔西跑,今天让他赢两分,明天我赢他一分,他很有面子,越打兴致越高,水平也提高得越来越快,现在他在英国伦敦大学当羽毛球队队长,不仅他威风,我这个当爹的更有面子呀!我给大家再讲个孩子要面子的案例:有个三年级的孩子,他爸爸是我市的一位公务员。在原来的学校,他的数学只考了10 分,他爸爸通过朋友找到我.说:“陈教授,我的孩子也不笨.怎么数学才考10 分?”我跟他说,八九岁的小孩数学考10分绝不是智力问题,是教育方法有问题。后来,这个家长把孩子送到我们学校读书,读了两个月,上数学课果然什么都不懂,作业也交不了。读了两个半月的时候,有一次,数学老师在课堂上提问,他举手了,老师十分高兴,因为他从来没有举过手呀!老师马上请他回答问题,结果他站起来了什么也答不出来。按一般的做法老师肯定要扎浒这小孩:“你不懂为什么又举手?”而我们的老师没有这样做,下课后,老师把他请到办公室,换个说法来问他:“你刚才站起来了为什么不回答问题?”那孩子觉得老师很亲切.就老老实实回答:“我又不懂。”老师紧接着问:“你不懂为什么举手?”那孩子说:”我不举手没面子,人家都举手了。”这个老师一听,你要面子这好办,就对孩子说:”你下次懂就举左手,不懂就举右手,举右手我就不叫你了。” 这个孩子的眼睛马上亮了,感觉到这个老师从心里头喜欢他,很给他面子,他找到感觉了。结果两个月以后成绩就上去了,后来还参加了我们学校的奥林匹克数学班,参加市里头数学竞赛还获了奖。你们看,给孩子面子多重要!还是那句话:我们要求老师这么做是应该的,可是要求每个老师对每个孩子都做到这样是不现实的,可是我们的家长做不到就不应该了,尤其是当爸爸的,你以为你是他父亲就可以整天指责他,不给他面子,这样肯定不能把小孩教好。

  爱孩子还要懂得爱,要与孩子平等相处,要以理服人。

  第二、要注意表达方式。
  
  我认为,小孩的毛病没有改,就是家长没有改,只要家长改了,小孩就一定会改。我们广州布有个初二的孩子在家里成天看电视,吃饭时看,做作业时看,一分钟都不能离开电视,他爸爸妈妈烦死了,什么办法都用尽了,好说歹说不听,打骂世不听,他爸爸气得把电视机都砸烂了,砸了也不听,儿子对爸爸说:爸爸.你不买个电视回来我就不读书了。做爸爸的只好又买台电视回家… … 听了我的课后他就找到我:我这个儿子成天看电视怎么办呀?我就问他:你小孩周一到周五每天会看几个小时电视?他说看五个小时!周末呢? 至少看十个小时,上瘾!我就跟这位父亲说:初二的孩子有个特点,就是叛逆,你说东他偏要说西,这初二的小孩是最难教的,初二的小孩不把爸爸妈妈气得半死,他身体受不了---- 不是他思想品德不好,是他身体发育的那种躁动,他就要跟你唱对台戏的。后来我教了这个家长一个办法,这个方法千万不要爸爸去做,要当妈妈的去做。怎么做呢?第二天早上六点半钟,儿子一起床,当妈妈的马上主动帮儿子去打开电视机:“儿子,看电视了啊!”吃早饭的时候,“儿子,看电视了!”  中午放学回家,妈妈又喊:“儿子,快看电视啊!”· · · ·   一天哆嗦他二三十次,到了第三天,这个儿子终干举手投降了:“哆哩吧嗦,烦死了,我不看了!”他不看不正中下怀嘛!你们看,你改变了,你的孩子就改变了吧?这个初二的小孩就是这样------凡是你心里头不喜欢他做什么事,你就天天逼着他去做这个事,他就一定不做这个事。家长要学会掌握孩子的心理呀!我讲个故事。有位老太太想过宁静的生活,所以她买了幢别墅来养老。可是有几个小学生天天都到她别墅的草地上玩耍,弄得她不得安宁。老太太想:用强制的手法不准小孩子来玩只会适得其反。她动了个脑筋解决了这个问题。第二天,小孩子来玩的时候她出去了,她跟孩子们说:“你们来我这里玩我很高兴,我现在一点也不会感到寂寞了,以后你们来玩我每人每天给一块钱。”  小孩一听,来玩还有人给钱,高兴极了。过了两三天,老太太出去跟那些小孩子说:“哎呀,小朋友,对不起,我的养老金还没发下来手头上有点紧,今后我只能给你们每人五毛钱。” 小孩听了有点不高兴,但一想:五毛就五毛吧,少得一点也无所谓。又过了两三天.老太太又出去了.她说:“哎呀!小朋友,真对不起,我现在身体不好,看病要花钱,养老金不够用了,以后你们来玩我只能给你们一毛钱了。”小孩一听,马上说:“原来答应每天给一块钱,现在才给一毛钱,给一毛钱我才不跟你玩呢!” 全都走了。

  这位老人成功地将孩子们的内在动机变成外在动机,即把玩的兴趣转变为对奖励的兴趣。当奖励降低到不值得为之奋斗的时候,活动便停止了。

  我讲这个故事给大家听,意思是你对孩子的态度生硬,他不会接受,你就要换一个角度,用一个比较灵活的办法去解决。

  我们制止学校女生染头发的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如果学校、老师生硬规定不准她们染头发,她们一万个不接受,她们说:“王小丫都染头发,吴小莉都染头发,现在解放军阿姨都染发了,我怎么不能染?教育部哪有规定女孩子染了头发就是坏学生?” 她不接受,你用强制高压的办法.她心里是不会服你的。怎么办呢?我的办法是:换说法。

  我在会上跟学生说,我支持你们染头发,学生染头发,有超前意识。十年前在座的女同胞都不染,恐怕十年前你也说人家染头发不对,现在你不也染了吗?我们那个年代谁穿牛仔裤不仅要把牛仔裤剪掉,还要开你的批斗会的,现在省长、部长不都穿牛仔裤了吗?过去剪个头发才五毛钱,是低着脑袋洗头,后来,发廊里发明仰着头洗,收20 块钱,我当时也不接受,现在不也接受了吗?所以,学生有超前意识是对的,你不能去压制他们。

  我这么一说,学生很高兴:“这个董事长还差不多,思想很超前,跟我们很靠近。”使劲鼓掌。学生鼓完掌我就想,这的确是很超前,但是,如果今天这一批女同学是黄头发,明天那一批是红头发,我这学校五彩缤纷的,还办得下去吗?怎么办呢?等学生鼓完掌我说:“我们英豪学校有个规定,必须是优秀学生才能染,一个年级五个,你考到前五名就可以染。”  其实,凡是考前五名的,不会想去染头发,凡是想染头发的人,他都考不到前五名。你不是说你先进吗,超前吗?超前就应该考前五名,对不对?这样一说他们就没意见了,老老实实染回黑色。

  又比如,一年级、二年级学生学写生字,老师说:“每个写十遍。” 孩子们很不情愿随便写十遍就交差了。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说法呢?假如我们说:“我们比比看,看这字谁写得好。”保证写十五遍也没意见,因为你把主动权交给他了。

  我再讲个故事。在法国的巴黎,一个瞎子在讨钱,他把帽子摆在面前,帽子前面放了一张纸,上面写了一句话:我从小就双目失明。结果一上午过去,没几个人丢钱给他。一个美国游客经过.跟他的朋友说:“我可以让他的帽子里丢满钱。”这个朋友问:”你有什么办法?”美国游客把那张纸拿过来,在反面写了几句话:“春天来了,游客到这里看到的风景一定很美丽,可是我看不见,因为我从小就双目失明。”他把这张纸摆出去,很多人就丢钱了。为什么?你们这些游客都看得到,他看不到,是不是该同情他呀?换了个说法后变得有亲和力,很容易就激起别人同情。

  你看,就换一个比较温和的办法,你改变了,游客就改变了。

  小学搞文明班评比,一个年级共十个班评选出六个。没评上的班级的孩子,本来不调皮的,就因为没有评上,他就有可能故意弄点事出来给你看看。如果你换一个做法,由各班自己申报文明班,全班同学每个人都签名,他认为他们班是文明班,你就让他当文明班,他自己就会自律了。他自己签了字,你把主动权交给了他,即使某个同学有一些毛病,其他同学也会帮助他。十个班都申报,你就让十个班都当文明班又有什么关系!你的目的不就是要大家都文明守纪嘛。

  关于小学生补课,“补课”两个字大家都明白,都知道后进生才需要补课。所以,给小学生补课就给他心理造成一种压力,等于给他贴上“差生”的标签。补课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是让他学懂。既然是为了弄懂,我们就可以采取别的办法,比如把“补课”变成“预习”。学得慢一点的同学,帮助他们预习明天、后天的课程,他在明天、后天上课的时候,就会比没预习过的同学学得快,这样,既不会让他感觉到压力,还增强了自信。在预习中帮他回顾过去的课程,而不是补课,孩子的感觉就截然不同。
  还有一些中学生比较难对付,我们也要找出最好的办法说服他。

  有一个故事:在欧洲有个农庄主,有一片果园非常漂亮,一到周末就有很多游客到那里去玩,搞得果园乱七八糟他很生气,为此,他写了块牌子:“私家果园,严禁入内。”在东、南、西、北都放了一块,结果到了下一个周末,游客连看都没看这个牌子,又进去了,照样玩。这个农庄主并没有因此记恨这些游客他是找自己的原因,他想,只有改变了自己,才能改变别人。他把牌子收回来,重新写了几个字,他是这样写的:“如果你在我家的果园被毒蛇咬伤,医院离这里十五公里,十分钟车程。一他把这个牌子放在通道上,到了下个周末,再没有一个人敢进去了。他就换了一个说法.就阻止了游客进入他的果园。

  我们的老师、家长也应该有这种观念,你搞不定小孩,你就要从自身找原因,你改变了,小孩就改变了。所以说,教育方法和表达的方式非常重要。

  在我们学校也碰到过这种很难对付的事,学生迷恋通俗歌曲,迷恋歌星,天天唱悲哀的歌,唱那些爱得死去活来的歌,我们有很长一段时间也找不到一个很好的办法去说服学生。

  张国荣跳楼以后,我就在思考,我想,怎么这么多唱通俗歌曲的人跳楼的跳楼,死的死呢?陈宝莲跳楼了,张国荣也跳楼了,邓丽君死了,梅艳芳死了,陈百强死了,罗文也死了,都是在四十来岁。后来,我终于想明白了,因为通俗歌普遍情调悲哀的比较多,歌手们要赢得观众的掌声,就要用心去唱。这样这些明星天天唱,就天天悲哀,天天忧伤,天天迷惘,把心肌给唱伤了,把心胸给唱狭隘了,得了严重的抑郁症,碰到一点事就想不通,就跳楼了。他们都是亿万富翁啊,说跳就跳了。邓丽君可是十几个亿的身价的明星,就是一个哮喘病竟然治不好,有什么道理?我们学校有个团支部书记也有哮喘病,每次一发作吃两片药就好了,而邓丽君什么药对她都不起作用。梅艳芳不就是子宫瘤吗,动个手术不就好了,她为什么治不好?因为她把心肌唱伤了,什么药物、动手术对他们都没用了。而我们许多著名的唱民歌的歌唱家,像郭兰英等唱“一条大河多宽广”,全部是积极向上的歌曲,一唱唱到80 岁,现在还在唱。

  这些道理学生都很认同,他们感觉是不能再唱这种歌了,纷纷要求学校多买些快乐的歌来播放。他们都知道太悲哀了死得早,划不来。这样就对了,学生一定要高兴快乐,才有智慧,成天愁眉苦脸,聪明才智从哪里来,自信从哪里来啊?

  我还讲了一个雕刻家的故事给学生听:一个男孩子长得很酷,帅呆了,大学毕业后专搞雕刻,结果雕了三年以后,越长越丑,他拿了张原来的照片去看心理医生:“医生您看,我原来长这么漂亮,怎么现在变得这么丑了?”心理医生问他:“什么工作的?”他说:“我学雕刻专业的,雕刻。”医生问:“你雕什么?”他说:“我专门雕魔鬼。” 他天天雕地狱里的魔鬼!“哎呀,怪不得了!” 医生说,“你天天雕鬼就天天想着那些鬼,天天想着鬼,所以人就长得跟鬼一样嘛。今后你不要雕鬼了,你雕菩萨吧,保证你能长好!”他听医生的话,雕了三年菩萨,样子果真又长好了。

  这是有道理的:相由心生。人心里老想着什么东西,就变成什么样子。夫妻俩口子在一起的时间长了就有夫妻相也是这个道理。我认为十五岁以前的长相是爹妈给的,十五岁以后是靠自己修炼得来的。所以,你想长得漂亮,就要快乐。

  这样的道理学生听得进去,后来,我们学校搞歌咏比赛“青春风采大赛”所有参赛的歌手没有一个选唱悲哀的歌曲,大部分都唱民歌,不唱民歌也选快乐的通俗歌曲。
  关于注意表达方式这一点很简单,我想家长不妨把自己看作电视台,把你的小孩当作观众,你的教育就一定能成功,为什么?观众不爱看电视,电视台从来不会责怪观众,硬逼着观众只能看这个台的节目,而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努力改进自己的节目内容,想办法吸引大家看它的节目。如果我们的家长能有这种认识,你的教育就一定能成功。




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相关帖子
[转帖]当代子女教育的特殊问题及对策专题报告--陈忠联的... (静日生香,4071,2007-10-15 14:11:01)
    各位来宾:大家好!  为了贯... (静日生香,374,2007-10-15 14:14:00)
    二、注重孩子的素质教育  1... (静日生香,216,2007-10-15 14:15:50)
    思维指导行动,行动影响习惯,习惯形成品格... (静日生香,238,2007-10-15 14:18:55)
    第三、解决学生的学习动力问题。如果你... (静日生香,277,2007-10-15 14:26:45)
    第五,要培养学生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 (静日生香,374,2007-10-15 14:58:57)
    第七、补上意志磨练这一课程。... (静日生香,213,2007-10-15 14:59:59)
    第九、家长要了解小孩的心理... (静日生香,244,2007-10-15 15:00:28)
    看的有点累~~~看8下去了~~~ (algan66,177,2007-10-15 15:01:18)
    基本上就这样了,有兴趣的同学慢慢看啊 (静日生香,191,2007-10-15 15:05:06)
    好长啊,香香 (龙哥,168,2007-10-15 23:07:07)
    [QUOTE][b]下面引用由[u]龙哥... (静日生香,217,2007-10-16 09: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