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检索 电台

迷你方式显示论坛 RSS订阅此版新信息  

加入收藏 

使用帮助 

联系我们 
首页 >> 交流区 >> 论坛主区 >> 浮生半日 >> 查看帖子
 新帖 新投票 回复帖子 上篇 刷新 树型 下篇  

 97 1 8: 此主题共有10帖 此页10帖 每页12帖
 

 帖子主题: 生于七十年代的尴尬
 

生于七十年代的尴尬


    尴尬一:好不容易考上大学,却发现不仅国家不包分配,而且连本科文凭都不值钱了。

    尴尬二:千辛万苦进了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正赶上人家下岗,新人又怎么了!

    尴尬三:97年,全国取消福利分房,那个时候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刚刚参加工作。

    尴尬四:小时候教育要做个诚实的孩子,成年后却不得不抽假烟、喝假酒、说假话,上了拿假文凭人的当,在假发票上签了字,最糟心的是,看场足球,都是假球。

    尴尬五:计划经济的教育绝对抹杀个性,谁要和别人不一样,不仅老师不答应,同
学也不放过。然而时过境迁,社会却需要有个性的青年一代,素质教育嘛!

    尴尬六:一看到现在的高考心里就堵得慌,又是警察开道又是休息室伺候,真是今非昔比!此外,当年无人过问的成长的烦恼,如今成为正儿八经的事放在学生的身上,而那时严加制止的早恋追星,现在也很宽容地“正确引导“了。

    尴尬七:美好的生活属于谁呢?二十年前,“属于我,属于你,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二十年后,1980s初生牛犊不怕虎,谁都没把七十年出生的人放在眼里。

    尴尬八: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在六十年代人眼里是叛逆的一代,而在八十年人眼里,他们和四五六十年代人一样,统统落伍限尉 :出生在一个讲理想的年代,却不得不生活在一个重现实?年代,是这一代人最大的尴尬。

[ 这个贴子最后由欣欣在2005-2-23 11:41:43从 浮生半日 转移过来 ]   

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生于七十年代,是最后一拨这样的人:

      
    最后一拨对这样一句话耳熟能详的人--“为革命--保护视力,眼保健操
    --开始……“;
    是最后一拨男女生明明互有好感,却故作嫌恶状,在课桌上刻三八线的人;
    是最后一拨在小时候写作文时,言必称--“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或“ 改革的春风……“之类的人;
    是最后一拨学校开会一冷场有事没事就开唱“没有花香,没有树高“
    是最后一拨这样的女孩子--春风越吹越暖,明明早就心痒难搔,却硬着头皮按兵不动,互相观望,最后都快放暑假了,实在熬不住了,才约好第二天同时穿裙子,谁说话不算数谁是小狗;
    是最后一拨在接受计算机启蒙教育时,还见识过basic语言的人; 是最后一拨有过小时候要到别人家看电视,死活赖着不肯回家,被爸妈打的经验的人;
    是最后一拨过六一节还必须找齐了白衬衫、蓝长裤的人;
    是最后一拨和泥巴、过家家、弹弹子、拍画片,背着军用水壶,揣着茶叶蛋春游的人;
    是最后一拨在小学劳动课上还去打扫厕所、捉苍蝇老鼠的人;
    是最后一拨对五讲四美三热爱倒背如流,但始终也没搞清楚什么时候才能练成四有新人的人;
    是最后一拨告诉自己,要有理想有信念,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走在路上看见方格子地砖想着跳房子,跳橡皮筋的时候唱“我爱北京天安门“,每个月存5元指望小学毕业去看天安门的人;
    是最后一拨看过黑白小人书《岳飞》,《丁丁历险记》,《烈火金刚》,《七剑下天山》的人;
    是最后一拨享受过最纯最动人的日本动画片,到八十岁仍能张口就来一段《铁臂阿童木》主题歌,到九十岁仍记得《森林大帝》里的小狮子leo、花仙子和李嘉文、咪咪、来福、娜娜小姐、蓝精灵和格格巫、龙子太郎、一休和小叶子、新佑卫门,自认为曾看到过最好的动画片的人;
    也是最后一拨享受过品质最佳的国产动画片的人--《九色鹿》我们看一回感动一回,《天书奇谭》让我们第一次明白了狐狸精是什么东东、《大闹天宫》让我们初具审美情趣,《没头脑和不高兴》寓教于乐,《大林和小林》够曲折,《哪吒闹海》豪气冲天。
    是最后一拨当年在看了《排球女将》后,逢中日排球赛就紧张万分,生怕日本队真练成了睛空霹雳、流星赶月,抢走中国女排的五连冠的人;
    是最后一拨看全了山口百慧的《血疑》系列,天天查看自己手臂上有无红点、担心自己也得白血病的人;(呀,怎么尽是日货,不好意思,不过,当年的哈日族可真比现下的心境纯明多了。)
    是最后一拨有幸目睹过香港无线的诸多武侠剧的人--当时是小学的年纪吧,再小一点的就看不懂了。看《射雕》里的翁美玲让我们把早逝的她奉若神明,《绝代双骄》又让我们成了梁朝伟的终身影迷。那个时期的金剧和古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是最后一拨还曾为费翔意乱情迷,深深同情他白白地担了大兴安岭火灾罪责的现在还算是年轻人的人;
    是最后一拨在中学毕业时都要含着眼泪唱小虎队的《骊歌》中的“南风又轻轻地吹送,相聚的光阴匆匆……“和《再见》中的“请相信我们明天一定会再见,就像白云离不开蓝天……“的人。
    22岁的时候,你毕业了,你第一份工作的薪水是1500块,转正以后变成2000块。工资总花得一分钱不剩,盼着发薪的日子。过了一年你跳槽了,工资变成3000块,你穿的衣服开始变贵了,吃的东西开始变好了,不过有一样没有变,工资还是花得一分钱不剩。这时候你谈恋爱了,你为了交女朋友,一个月要向朋友借1000块,她还是嫌你钱少,把你揣了。好不容易找个邻家女孩,感情甚好,学会了生活,一个月居然能存1000块,没想到在你憧憬未来的时候,她家里人不同意,把你们拆了。于是你发奋图强,终于工资涨到了6000块,变成白领,开始泡酒吧,追美女,给人家100块的小费。某一天,在街上碰见甩你的前女友,很奇怪自己当初怎么会看上她,她是 那么的没品味。
    30岁的时候,你有了10万块存款,不过你觉得很疲惫,想找个地方,可以踏实地睡。于是你结婚了,存款变成了贷款,每月还要还上4000块,不过你和妻子的工资加起来有1万块,你一点都不觉得累。一晃几年过去,你还清了贷款还存了5万块,你的孩子也长到六岁,你不希望他重复你的生活,于是想送他到外国,可是人家一张嘴就是20万,你心里暗骂“这帮黑心的老外“。愿望虽好,没钱也是白费,你的孩子还是在国内,一直长到22岁。   60岁的时候,你退休了,儿子要结婚,向你要了40万块,你没嫌多,反到觉得花在自己儿子身上,比送给老外实在。过了一年又一年,你对数字不再敏感除了自己的年龄。有时候你躺在床上还在想,我怎么还这么结实,是因为我补了钙还是上帝希望我健在。

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生于70年代谁是最炫的人

     
    其实,任何人都无法代表一个年代,而且每个年代有其延展性和包容性,很难有一个清晰的界定。
    时代不同了,人性的多元化越来越被认可,于是人们不再寻找谁是最可爱的人,但还是有那么一些凤毛麟角,值得记取。因为记取他们,可以让我们与那些过去的时光更加贴近,便于我们搜寻那些曾经存在过的某种意义。他们可能是支离破碎的,但仍旧是那个时代的真实的线索。
    他们在我们眼前炫目地招摇,在我们的脑海里留下鲜明的记忆,用今天的语言来形容,通俗一点吧,就是“炫”。
    70年代,是一个改变的时期,从守旧走向开放的一个过渡时期,要聆听这个特殊时代的特殊节奏,你只能去聆听那些在70年代成长着的人,从无知到成熟,70年代的韵律就在这些人身上,刻骨铭心。
    于是,和着70年代的节拍,这些人几乎都同时具备传统与反传统,坚持与叛逆,怀旧与颠覆的矛盾性格,他们不是最可爱的人,但他们亦正亦邪,可能最终成为最真实的人。
  
    贾樟柯:时代的忠实观众
  
    1970年出生于山西省汾阳县。很乡土的一张脸,背后是一大堆很炫的作品。你必须承认他“特别”,但到底“特别什么”恐怕没人说得准。
    这个山西人大学学油画、写小说,现在拍电影。最近的马赛国际纪录片电影节上,他执导的《公共场所》技压群雄,荣获本届影展大奖,被评为“美学的胜利”;而此前一个月他的《任逍遥》在戛纳电影节获得成功。他的第一部独立制作电影——55分钟的录像作品《小山回归》便获得了1996年香港独立短片及录像比赛故事片金奖。1997年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立即着手拍摄16厘米长篇作品《小武》,以故乡汾阳为舞台,全部启用非职业演员的本片受到世人注目,分别获得第4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年电影论坛大奖、沃尔夫冈·斯道奖及最佳亚洲电影奖;获第20届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热气球奖;获第17届温哥华国际电影节龙虎奖;获第三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新潮流奖;获比利时电影资料馆1998年度大奖黄金时代奖。35厘米影片《站台》获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热气球奖。
    这个生于70年代、成长于80年代、成就于90年代的贾樟柯,其人和作品全都带有深刻的年代烙印。他在感觉时代,也在观察、记录和讲述时代。有人说他的电影创造了一种事实中的人——掩埋在历史之下,遮蔽在现实之下,却支撑着历史地基、现实基础的人。“从来没有哪一个中国导演在人的日常性的刻画上达到了这种事实的高度——从最高限的精神贯穿到最低级的肉体。是他第一次全面具体地向广大观众揭示了一种日常性的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他称之为尊严。”余杰:杀不死的文学后生“北大思想者”、“北大怪才”、“黑马”、“大陆的李敖”、“北大的王小波”、“抽屉文学”……这个生于70年代的小子先是被捧杀,后来因为四处骂人,又被棒杀,现在还没死。在寻找70年代的炫人物时,余杰这番亦正亦邪的履历刚好合适。
    余杰,1973年10月生于川西平原一个小镇。1992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期间创作了上百万字的作品。
    一位网友在讨论谁能代表70年代时说,不容否认,余杰身上有许多缺点,比如:浮躁、年少气盛、偏激、缺乏理性的沉淀和积累等等。或者我们可以直言不讳地说,余杰只是学到了鲁迅的皮毛而算不上他的接班人。但这些缺点可能同样表露在我自己以及大部分“生于70年代”人的身上——有的还“发扬光大”了不少。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即便如此,像余杰一样的同龄人尚还属于凤毛麟角。有多少同龄人的思想达到了余杰的深度,历经挫折后仍保持着同样的棱角呢?又有多少人不大计较个人得失,一心为真理和正义摇旗呐喊呢?余杰的不足,只是年轻人的通病,就像大部分人对流行性感冒缺乏足够的抵抗力一样。对许多人而言,叛逆只是他们为表现自己而做出的一个外在姿态,攫取名利才是他们的真正动机。如果不过分苛求,以“矮子里面拔将军”的眼光非得从“出生于70年代”里的人丛中找出一个代表人物的话,我宁愿选余杰——尽管他的缺点同他的近视眼镜一样明显。但我的推举未必会得到通过,尤其是70年代中后期出生的弟妹们,他们定会毫不迟疑地举手表示反对,就像我喜欢的罗大佑和崔健被他们不屑一顾一样。
  
    张跃:随心所欲,不逾矩
  
    前不久,美国《财富》杂志推出了他们的今年“全球40个40岁以下年轻富豪”的排行榜,上榜的张跃是中国人,远大空调的总裁,国内第一个拥有私人专机的企业掌门。《财富》评价说,张跃这样70年代的中国上榜富豪都是“第一代创业者,靠很少的钱和很好的创意白手起家”。
    他的第一桶金来自于他自己发明的无压锅炉,那年他25岁。1992年与其兄弟在湖南长沙创办远大空调有限公司,到1996年远大直燃机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产销量全球第一。
    在有关张跃的传说中,飞机是最炫的一部分。据说远大的客户们经常乘坐远大的飞机在长沙上空掠过,“这是远大公司提供给客户的一种特殊服务。我们的飞机可以早上把客户从外地接来,晚上再把他们送回去,这是最为方便和快捷的服务。如果客户们想在长沙上空飞飞,这能够帮助我们实现销售,那不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吗?”
    2000年6月,远大的一架直升机坠落湘江,这起缘于飞行员操作失误的事故让公众质疑公司拥有自己公务机的安全性和合理性。但此事不仅没有威胁到远大,张跃反而从从容容,一改往日对飞机事宜的低调,公开表态了:“我希望更多的公司买飞机,只要你认为自己是一家现代化的公司且规模足够大,飞机会带给你意外的惊喜。”
    张跃认为,一个成功的商人,境界、欲望和耐力是最基本的。张跃现在最大的欲望是什么?他说:“我曾经想过有一架非常豪华的飞机,但后来环保意识越来越强,觉得坚决不能了,我可能不会再买更大的飞机。此外,我现在境界很开阔,我自己觉得有点儿吃惊,我总觉得我还要多做事,而且这些事别人知不知道并没有关系,别人不知道的时候你自己内心那种满足感可能更强一些,半夜的时候偷着乐。我有把握,我不会显得很衰老,不会提前衰老,因为我能够找到乐趣。”
  
    窦唯:等待的潜行者早就跟你说过,人不可以貌相。
  
    看看窦唯。1969年10月14日生在北京,人长得永远像班里那个不起眼儿的受气的小男生,可是玩起音乐来就大开大合,大起大落,完全是王者风度。22岁的时候他和黑豹乐队让他的同龄人振奋,终于有了中国人自己的摇滚,走到哪里都拿得出手的那种。
    窦唯不爱说话,谁也弄不明白这个从没上过大学,高中学“精神病看护”的小子怎么成就为现在这个样子的,但是他的“才气”和一脸的“固执”有目共睹。那时候红得发紫的天后王菲眼都不眨一下就嫁给这个北京小个子男孩儿,听懂过窦唯歌儿的人,根本就没觉得王菲有什么亏的,总算她有眼光吧。后来俩人离了,窦唯又娶了个没什么名气的高原,花边新闻闹腾得厉害,窦唯没说过王菲一句不是,也不解释自己,实在被闹得不行了,拿可乐泼记者,一点也不客气。
    如今黑豹从精干的街头青年变成了粗壮的饭馆酒客,但窦唯却像潜行者,低调着,坚持着,一步步让自己抽离,在商业化充斥着娱乐圈的今天,窦唯的纯音乐好像显得有点不合时宜,用他自己的话说“因为我的东西不太符合唱片公司的要求”。如果一直都找不到愿意为你发行的公司怎么办?窦唯说:“等待。”
    那就等待吧。或许某一天,一段旋律无意间入耳,你会惊问:“这位打中我心坎的家伙是谁?”
  
    廖佳:选择飞行的人
  
    廖佳那颗“驿动的心”是游走的70年代生人的“炫一只”。与这个名字连在一起的,也是有赞叹还有狐疑。这个1969年4月出生的女子,以卓越的行走能力让今天的人开眼:自1996年秋至2000年秋,她驾驶Fiat Uno在中国大陆旅行,足迹遍及28个省、市、自治区,行程超过77000公里,而后历时半年,独自驾车途经33个国家和地区,全程超过60000公里——真的很过分。于是有人评论她是“吃饱了撑的”:这样开车旅行对家庭和社会有什么重大贡献?而廖佳径自脚步不停。毕竟还有人爱她,“她生活中的某个阶段突然出格,选择了这样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从我们神奇的感受,从我们一群中国人发出冲天的笑声中看得出,他们是飞行者,飞着活着,他们翅膀上带着(为我们带着)梦想和超越。”
    廖佳说,有本美国人写的《世界通史》在交待1500年的世界时的一段话给了她极深的震撼:中国毫无理由地面对新世纪充满乐观。这是中国的封闭。500年过去了,现在的中国是开放的中国,但我们对世界又有多少了解呢?廖佳说,我并不是说欧亚远征具有多么大的探险成分,而且我也没有通常探险家们的征服意识,但我希望通过我的行动,赢得国人对类似行动的尊重。
    因为一个漠视探险和开拓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张朝阳:生命不息作秀不止
  
    张朝阳,1964年生于陕西西安,把他归到70年代炫一族里,说实在的,从年龄上来说稍稍有点勉强,老点儿,可是架不住人家太炫了——这不,上次珠峰没登上去,这回在哈巴雪山终于登顶成功——有知情人传说,登山是个苦活儿,张朝阳也叫苦不迭,可是动力十足:“再登不上去,我们网站怎么交待啊!”
    企业家中有不少可以称为明星的人物,他们或常在媒体上作惊人之言,或时有惊人之举,但很少有张朝阳这样身体力行从事“演艺事业”的:一把年纪了,照样玩滑板,蹦迪,一会儿当众表演摩托飞车,一会儿攀登雪山,一会儿宣称常收到美眉的“信(手机短信)骚扰”。连心态也颇有明星倾向,看他掰着手指历数爱好:我爱吃蔬菜,爱登山……
    这个中国名牌IT精英自己说:“我不是个爱作秀的人。当时搜狐的资金很少,我们做不起广告,我只能选择这样的方式。”现在呢,富了还是生命不息作秀不止,张朝阳承认,“我近来的性格正在变得更加张扬,而随着搜狐回归时尚,类似这样的机会还有很多。中国人大多认为做人应该低调、含蓄,他们觉得人低调了才能活得踏实。但其实低调并不能带来踏实,却可能让人什么都做不了。做明星不是我刻意而为,一是工作需要,第二仍要做一个真实的自己,对自己诚实的人。站到前台推广搜狐,也要讲真话、不虚妄,所以创造了连续好几年的自成一体的说法。如果虚妄的话,别人一眼就把你看穿了,一年前说的话现在就彻底推翻了。我这几年说过的话,只是向前发展了,绝没有推翻的。”
    面对众人,张朝阳说:我希望你们因为我而变得更自信。
    生于70年代,除了这些炫花了人眼的,其余的都在哪里?你们一样的成熟,一样的幼稚,一样的坚强,也一样的脆弱,也许已经为人夫妻,根本无暇顾及什么70的问题……但是静下来的时候,我想你们绝对值得,为自己好好感动一回。
    没有任何一代人,像你们这么中庸和包容。
    祝七十年代的你们,从此长大成人,并再也不会老去。
  
    张迅:炫特区的炫主
  
    张迅还有个名字叫疯米。在炫特区的业主中,张迅仍是最炫之一。即使在几十人的聚会中,你也会一眼就注意到她,这个身上带着浓郁的70年代韵味的女子。叛逆、独立还有大气的笃定和坦然。上小学,每次家长会后都会因为“顶嘴”在家上演“家庭暴力”;念中学因为不喜欢数学老师,数学就没超过45分,语文却好得出奇;考大学,用她的话说只是为了向妈妈证明自己“能”考上,所以录取通知书下来时她早已离家上班了。活到现在,张迅形容自己是个一直“在路上”的过客。没有什么足以吓倒她,也没有什么会改变她对生活,对细节的热爱。

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还有一个好处:我们可以听到好听的老歌!!如:张学友等众多实力派经典传唱的老歌!!

Q:190171280

[img]http://www.payphoto.com/book/13828/photo_16436/Photo_221709.jpg[/IMG]

    
  栽竹载松,竹隐凰凤松隐鹤  培山培水,山藏虎豹水藏龙
 

PIG真气派

听说朋友回来过~~~~~~~~

谁说的?我到现在还认为孩子是个累赘

忍听巴山泣杜鹃,
风吹倦柳懒飘绵。
烛前哀乐空垂泪,
世上情仇欲问天。
春不老,梦如烟。
何由肠断恨年年?
休教病酒招人恼,
花自娇妍月自圆。  

我对二楼的那一串“最后一拨”深有同感~~想起来,还觉得是那么地亲切。。。。。

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哈哈


看热闹的翡翠爱好者!
QQ:6295253

何止38线啊,我上初一旁边的男生在38线上滴墨水。过线就脏衣服,有就放圆规,过来就扎。现在的孩子好了,我的小侄子才小学6年级就带手机了,晚上没事就跟MM聊天

 97 1 8: 此主题共有10帖 此页10帖 每页12帖
 

 新帖 新投票 回复帖子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长度不得超过255字
内容(最大25K)

是否是UBB代码

内容支持插入UBB标签
使用方法请参考帮助
其它选项:  显示签名   锁定帖子  - 颜色表   Alt+S或Ctrl+Enter快速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