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头衔 湖畔水仙子

|
 静日生香 | 职务 论坛版主 等级 天使 财富 4 积分 5106 经验 129820 文章 4849 注册 04-10-07 20:39
|
|
 |
发表 2006-01-04 13:28:03 人气:532 
论笔 高子说:蒙恬创制笔时,用朽木作笔管,用鹿毛作笔头的中心,用羊毛作笔头的外周。当时所说的毫,并不是现在的竹管兔毫。所以制笔的方法应是,将粗硬的毛放在前面,细柔的毛放在后面,再将白麻或青麻参杂其中,然后捆束起来安进笔管,放进笔管时用漆液粘固,用海藻润泽。用墨将笔沾湿后试写,如果横竖笔画写出后墨线是直的,勾笔画有钩,方笔圆笔也合乎规矩,终日握笔书写笔也不坏,那就叫做好笔。柳帖上说:最近承蒙有人送来一种笔,但由于这种笔出锋太短,因而对笔力坚硬有损害。要求笔力富于柔韧,出锋就必须要长,选择笔毫时,锋端必须尖细。但笔管不在于大
,笔管修削要整齐,整齐了波折处的修削才有依据,笔管小了,书写时摆动才有力量,毫毛细软一点,点画时才不易失误,而锋长吸墨才易,挥洒自如。笔的神妙机宜,应该说就是如此了。所以《笔偈》说
:圆如锥,捺如凿,只得人,不得却。这是说捆扎笔头一定要紧,不能让一根毫毛露出来,否则就不能用。又说:心柱硬,覆毛薄,尖似锥,齐似凿。(这几句的意思是说笔头中心部分的毫毛要坚硬,覆盖在四周的毛要柔薄。当笔是聚合时,锋颖尖锐,端如针状。齐,是指修削整齐,笔毫发开后,将端部挤扁,则可见内外笔是长短一律,排列平齐,无长短参差现象——译注。)所以伯英的笔,能描写出各种神韵气质、子云非常称道。汉朝末年,有一种装笔的匣子,用黄金来雕刻,用和田玉来装饰
,下部垂挂着珍珠,再用浅色翡翠来刺花纹,不是用像犀角纹理的女贞木,就是用象牙来做笔管,用丰薄的狐毛作笔头的毫柱,用秋天的兔毛来作的笔毫。从此可以看出,古人珍视毛笔已经到了情深意厚的程度。南朝时,有位老太婆,善于制笔,她用婴儿的胎毛作笔毫的心柱;开元年间,有位名叫铁头的笔匠,能将笔管制得像玉石,现在都失传了。右军的《笔经》记载各郡的毫毛,只有中山的兔肥而且毫长。可以先用人的细发稍数十根。再参杂青羊毛和细兔毛,将其裁剪齐平,再用麻纸包裹枝根,让其干净;然后再选取上等毫毛,薄薄地分布在毫柱上面,让毫柱不现出来。这些都是古人有规范的论述。 如今人们制笔,最重视笔毫,东郡采用青羊毛制毛毫,将野鸡尾巴上的毛覆盖在毫柱上,五颜六色,非常好看。有用肥狐狸的毛、老虎毛、鼠须、羊毛、康毛、羊须、胎毛造笔的,都比不上兔毫好。香狸毫比兔毫则略差一筹。免毫又以高山深谷里的野兔毫最好,秋天的免毫应取用粗健的,冬天的兔毫应取用坚硬的,春夏两季的免毫,就不能用了。笔以尖、齐、圆、健为四德,笔毫坚韧,锋颖就尖锐;毫毛多则带紫色而且排列平齐,无长短参差现像;用白麻或青麻贴衬得法,那么,笔毫聚拢时,就显得丰满圆润;采用纯毫,再加一些香狸毛,角水得法,笔毫便劲健有力,经久耐用而不变形。除此之外,再没有更好的制笔方法了。现今人们制的笔,毫毛很少而香狸毛和苘麻却加得特别多,所以笔不耐写,又哪里是笔本身的过错呢?只是因为舍不得用原料而已。 我曾经选取杭州人旧制笋尖笔样,后来因为湖州扎捆的笔头是细腰葫芦样制,杭州也就效法湖州制笔,真太遗憾了。这种笔初写时似乎较细,宜作小楷,用后毫腰散开,便成了水笔,也就变成了废物。杭笔不如湖笔得法,湖笔又以张天锡造的最好,可惜近来已没有他的巧妙制笔法流传了。但画笔则向来以杭州张文贵造的为第一,但张的制笔法没有传人,现今便分成了三类,好坏没有统一标准,一代技艺没有后人研究学习,想起来也大可惜了。杨州的中管鼠心画笔,用来落墨白描,好极了。作水笔也很好。 古代的王者,用金管、银管、班管作笔纪功可见,他们重视笔的地步。从前有用牙管、玳瑁管、玻璃管、镂金管、浓绿色漆管及棕竹、花梨、紫檀等作笔管的,这是什么意思呢?都是因为笔大珍贵了。当然使用起来最方便的,只有选取竹子中薄壁的作笔管,笔的妙用才能完全发挥,又为什么不加以推崇呢? 冬月间用纸、丝织品来包裹笔管,以避寒冷,笔也不好用,都不足取。收笔以十月、正二月收的最好。好笔书写之后,应立即放人笔洗当中洗涤掉滞存在笔中的残墨,这样就能使笔毫保持坚韧而不脆,且经久耐用。但必须洗完后就立即加笔套,以避免挫伤笔锋。收笔时将黄连煎汤调轻粉蘸笔头,笔干了之后才收笔,这样做,笔就不会被虫蛀。还有一种方法:用川椒、黄柏煎汤,磨松烟染笔后再收藏起来,也能保持很久不被虫蛀。 古人很重视笔,用坏了便将它埋葬起来,所以赵光逢在襄汉的溪边洗脚时,就见到一块方砖,砖上题有诗:髡友退锋郎,功成鬓发霜,冢头封马鬣,不敢负恩光。诗后题名独孤贞节立。那块砖上已长有苔藓,这就是爱笔者葬笔的地方。 |
 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
| 相关帖子 | |
[转帖]遵生八笺 (静日生香,28991,2006-01-04 13:15:35) | 叙古诸品宝玩 《十州记》载:周穆王时... (静日生香,1024,2006-01-04 13:16:11) | 三国时,东吴孙权从地下挖出一个白色玉如意... (静日生香,946,2006-01-04 13:16:46) | 唐彦猷制作了一块红丝砚台,自称是天下第一... (静日生香,2256,2006-01-04 13:17:45) | 清赏诸论• 论古铜色... (静日生香,871,2006-01-04 13:18:14) | 新旧铜器辩证 夏商周三代的铜器... (静日生香,1135,2006-01-04 13:18:38) | 新铸伪造 近来山东、陕西、... (静日生香,1127,2006-01-04 13:19:21) | 论宣铜倭铜炉瓶器皿 古代没... (静日生香,1630,2006-01-04 13:19:42) | 论古铜器具取用 上古时的铜... (静日生香,879,2006-01-04 13:21:01) | 论汉唐铜章古时的铜章,相继出土的... (静日生香,835,2006-01-04 13:21:22) | 刻玉章法 王心鲁说:雕刻玉... (静日生香,1304,2006-01-04 13:21:47) | 论定窑 高子说:定窑瓷器是... (静日生香,685,2006-01-04 13:22:07) |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相关帖共有47帖 此页12帖 每页12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