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头衔 湖畔水仙子

|
 静日生香 | 职务 论坛版主 等级 天使 财富 4 积分 5106 经验 129820 文章 4849 注册 04-10-07 20:39
|
|
 |
发表 2006-01-04 13:18:38 人气:1136 
新旧铜器辩证 夏商周三代的铜器,以钟和鼎占多数,而且大,能容一升一斗的东西。虽然也有“商重质地、周重纹彩”的说法,然而重质地的未尝不绘花纹,绘花纹的未尝不重质地。那些重质地的商代器物,设计铸造重视质地,样式大小一定,铸造方法精致巧妙,重纹彩的周代器物哪能如此?哪些重纹彩外观的周代器物,雕的图案、刻的篆文虽然精细,花纹线条也不繁杂,嵌在器物上的珠玉也精致,可是方寸不适、太厚,然而质地还是可以的。夏朝搞镶嵌,用金银细细地嵌进器物,成片状的云雷花纹,用碧玉挖起来嵌,很漂亮。曹仲明说商代不讲镶嵌之法,这不对,商代也讲嵌法,只是多用金银片嵌,很少用云雷丝仔细地嵌。现今的能工巧匠,伪造夏商两代用珠玉嵌法的人,采用金银的颜色,这是古代和现代相同的地方,可以伪造;可是用碧玉加工镶嵌的方法,器物上的土锈,似乎不那么容易伪造得以假乱真。最近,我搜集了从古墓中挖掘出土的各种有孔的园形碧玉,如环、佩、充珥、填、珈、琫、珌等器物,我判断是方园合规定、用来镶宝鼎等青铜器的,令人看了很陌生。即使是识宝器的人,看了以后也一定会说:“这是古代雕琢的玉石,难道不是夏商周三代的铜器吗?”这些东西,往往卖高价钱。谁知古代嵌铜器,铜器周身没有一处完整,表层不是被剥落,就是被青绿色的锈斑所遮,一些地方隐没、一些地方显露的妙处,这些古朴典雅的特点,都是自然形成的。现代嵌制铜器,都是在器物完整的某部分雕琢,有的嵌进,有的挖出,就像泥土剥落一样,然后才用蜡把剥落的地方遮住,哪里用得着眼力去看,工匠用手一模就知道了。
唐代天宝年间,有个官办铜器作坊,制的器物花纹细密惹人喜爱,那华美的纹彩完全依照了夏商周三代的制作。有的改变底色为十锦,有的把角龙变成无角龙,有的把雷纹改成斜方形,有的把篆文改为隶书、楷书。这样,反而与上古朴素的风格大相径庭;更遗憾的是铜质较薄,方便一时,没考虑到是否流传千古。现代工匠,看见铜瓶、铜壶等器皿中有青绿朱砂堆积,有水锈烂孔,是因为有人用锄头敲破造成的,后人再捡来用药把它补连好,然后拿到集市去骗卖。这些都是唐代官办作坊造的铜器,并非伪造的膺品。古代工匠做工精细,拨蜡清楚,纹内底板光滑,即便是转角处,或方、或园、或深孔处,就像用刀锤雕刻而成的,花纹和底板都很清爽,整个器物都一样,没有一点砂眼、欠缺,以及分布不均的毛病。
那落的款是制铜器的规定,标识是记载功德刻的篆文。所以,夏商周三代的钟和鼎,阴文有一百多个字,从薛尚功刻钟鼎的篆文二十卷一书中,那些篆文都可以考证。到汉唐以后,款识都用阳文了。可是铭文也不仿古,间或也有阴文作标识,也不同钟鼎上古文的篆文写法。大约刻印阳文作标识,用蜡印制作很容易。阴文款识先用蜡挑出字形,经翻砂成阴文,制作起很难,稍微不周到,字形就不清楚,那文字的神韵和制作方法,后人远远不如前人。所以,秦汉的器物赶不上夏商周三代的器物;唐宋的器物又赶不上秦汉的器物。可是,秦汉不及三代,唐宋不及秦汉,不是因人力不行,而是所用质料不纯净。只是汉工匠技术差,又不善于模仿夏商周三代精巧的工艺;唐宋的工匠虽巧,却又想改变夏商周三代的制作程序,人说世代不如三代,就败在技术的优劣上。谁知愈想弄巧愈出问题,愈精细愈失去古代敦厚、古朴、典雅的风格。本来赶不上三代,反称自己能超过三代,改变程式、改变图案,只重形式上相同,真所谓丑妇效颦,愈呈丑态。近来有真正民间匠人制造的器物,没有功德可记,原来没有款识文字,现在用刀在钟鼎上刻起和篆文相似的文字,磨去刀痕,再用药剂来掩饰,反而失去了原物本来的情趣。鉴赏家用手一模就会识破真相,这只能捉弄无知的愚人。
明代庙宇的铜器,有很多是精品,样式也很典雅,做工也很精细。但是小件居多,比如百摺彝炉、乳炉,雨雪点金片贴铸的戟耳彝炉,炉脚做成石榴形的最好;赤金霞片小元鼎炉、象头鬲炉、五供养细腰橐盘、惨金双璃筋架、香合匙瓶、蟠螭镇纸等,都很精妙。大件如鼎炉、角端兽炉、方耳壶、商从尊等,都精美可爱,样式古朴、典雅,可惜不多见。炉底的落款文字是用扁方形印印的,阳文铸有“大明宣德年制”的楷书,笔画完整、印地光滑、蜡色可爱。其他的如判官耳鸡腿脚匾炉、翻炉六棱面铸惨金番字花瓶、四方直脚炉、翻环元瓶、盖凿钱文漏空桶炉等,都是下等品。宣德年间铸造铜器,大多采用蜡茶色和惨金色。蜡茶色是用水银浸泡,擦洗铜器表面使之入里,然后熏烤、洗净而成的。惨金色是先把金熔化成泥状,多次涂抹器物,后用火烤而变成赤色的。这种方法耗费的钱财不可估量,难道是民间工匠所能仿造的吗?只是宣德年间的铜器有花纹的很少,我在京都,仅仅看见一两件像商鼎一样的铜器,腰部的花纹还很好看。比这稍后一点,景泰、成化年间,也有这种颜色的青铜彝炉,用两个狮子头为炉耳,再用厚赤金片做成云、鸟的图案,贴在炉坯上铸造,那炉底落款没有印文,只有用药烧了的“景泰年制”等字,隐约地露在底下。刚观赏时还没看出来,但与宣德年间庙宇之炉相比较,差别很远。 |
 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
| 相关帖子 | |
[转帖]遵生八笺 (静日生香,28998,2006-01-04 13:15:35) | 叙古诸品宝玩 《十州记》载:周穆王时... (静日生香,1025,2006-01-04 13:16:11) | 三国时,东吴孙权从地下挖出一个白色玉如意... (静日生香,946,2006-01-04 13:16:46) | 唐彦猷制作了一块红丝砚台,自称是天下第一... (静日生香,2256,2006-01-04 13:17:45) | 清赏诸论• 论古铜色... (静日生香,871,2006-01-04 13:18:14) | 新旧铜器辩证 夏商周三代的铜器... (静日生香,1136,2006-01-04 13:18:38) | 新铸伪造 近来山东、陕西、... (静日生香,1127,2006-01-04 13:19:21) | 论宣铜倭铜炉瓶器皿 古代没... (静日生香,1630,2006-01-04 13:19:42) | 论古铜器具取用 上古时的铜... (静日生香,879,2006-01-04 13:21:01) | 论汉唐铜章古时的铜章,相继出土的... (静日生香,836,2006-01-04 13:21:22) | 刻玉章法 王心鲁说:雕刻玉... (静日生香,1304,2006-01-04 13:21:47) | 论定窑 高子说:定窑瓷器是... (静日生香,686,2006-01-04 13:22:07) |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相关帖共有47帖 此页12帖 每页12帖 |
|
|